自從家裡的房子確定拆遷之後,為了不給兒子和兒媳添麻煩,她和老伴兒寧願花錢租房,也不去住給兒子買的房子;帶倆孫女這幾年,老伴兒做門衛掙的錢,以及安置房沒下來之前,給的過渡費,她除了付房租以及和老伴兒的日常花銷,剩餘的全都貼到了兒子一家那裡。
她和老伴兒省吃儉用,沒少操兒子一家的心,兒媳不領情就算了,如今,就因為她沒能遂兒媳的願、拆遷分的房寫了孫女的名,兒媳就這般模樣對她,真是讓她說不出來的憤懣。
「我現在只希望能儘快住進去新房,至於兒媳,我不會給她服軟的,也不想理她,就讓她作去吧!她想氣到啥時候就氣唄,反正這樣不知好歹的人,我以後是一定不會再幫她一點的!」
說實在的,我自己也是別人家的兒媳婦,要是我有一個像李阿姨這樣,有了房子能想著給我女兒的婆婆,我感激還來不及呢,因為她對我孩子好,其實也是對我好。
其實,我很不理解有的女人,為什麼就那麼的惦記婆家的房子或者財產?只要婆家願意給你老公做貢獻,且真心愛你疼你的孩子,那麼,你管婆家把錢和房產是給你老公、你孩子,還是給你呢?你踏踏實實地和老公過日子,努力去掙自己能掙的錢,婆家不管幫你老公還是你孩子,不都是在間接地幫你分擔嗎?這本是好事,為啥非得得寸進尺、總想據為己有呢?

我一個同事,她婆家因為拆遷分了六套房子(沒有發生疫情時就住上了),一套是她公婆住,寫的也是她公婆的名,一套最小的寫她老公的名字,三套寫她兒子的名字,還有一套寫她女兒的名字,唯獨沒有一套是寫她的名。
關鍵是她婆婆,都沒有像李阿姨那樣,提前好聲好氣地和她說一聲,而是房子分完、拿到手後,讓她老公通知了她一下。
你說她不生氣吧,她和我們講述的時候,也是咬牙切齒地抱怨婆婆看不起她、沒把她當一家人;可要說她生氣吧,她自己也很清楚,婆家的老房子也不是她掏錢建的,那拆了所給的補償自然也沒她的份,再者,婆婆能在分房的時候,想到她的兒女,也算是幫她分擔了,因為她的兒女長大了以後,她和老公少不了要給兒女買房,婆婆既然早早地就給她的兒女分了房子,那以後真是兒女不住這些房子,即便是賣,也是一筆不少的錢,那不也算是婆婆給了她和老公錢?
看在婆婆為她兒女考慮的份上,也為了讓婆婆以後能看得起她,她不再去計較婆家分房的事,而是專注於自己的工作,努力且認真,不為別的,就為了自己能在婆家有些底氣。
她那時說了這樣一番話:「不管何時何地,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求來的、要來的,而是通過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!」
有疫情的這幾年,我們單位的人換了幾波,也裁了不少,可她,因為那股拼勁,不但一直都在,而且還升了職加了薪,可謂是家庭事業雙豐收。
所以,對女人來說,與其對婆家有太高的期待,希望婆家可以在物質上多幫自己、不提防自己,不如把目光多放在自己身上,去提升、經營自己,讓婆家覺得你值得他們「大手筆」,值得他們信任、託付,而不是讓他們覺得你在占他們便宜。
婆家對你好,你用心回饋;婆家若防著你、排斥你,那麼,你過好自己、做好自己。
而不是明明你自己什麼本事也沒有,更沒有讓人高看、信任的能力,卻還只會一味地嘴上耍狠。